針對國家和平時代與多事之秋的形勢不同,劉蓉批評了曾國藩應(yīng)從遠略、大局著眼,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名譽日起,就沾沾自喜,或者以文自娛,不憂天下。更不能上章言事,不管采用與否,而自塞其責。
原文:“君是今世所謂賢者。稱贊你的人說:文祖韓愈,詩法黃庭堅;奏疏所陳,直追歐陽修、蘇軾;志量所蓄,不亞于陸贄、范仲淹。這些誠足以讓你顯露于天下。道喪而文敝,全賴賢者起而振興,這并非小補。然這只是君子不得志時所為。賢達而位高的人,就應(yīng)當行道于天下,以宏濟艱巨為心。
很久以來,士大夫陋習相沿;托文采以庇身,而政綱不問;藉詩酒以消磨時日,而吏事不修,正直君子推原禍始猶恐來不及,怎么能復蹈覆轍呢!你的幾次大疏所陳,動關(guān)至計,確是言人所不能言、所不敢言。但言之而未見其效,就足以塞大臣之責嗎?對國家沒有補益,而你的名譽日;我想這不是賢能者的胸懷。比起陸、范的志量差得遠了?镏鳚鷷r之略,先憂后樂之懷,你的雅量達到這種程度,才差不多能肩負天下之重。我盼望君能陳古訓以自鑒而不矜于氣,規(guī)大道以自廣而務(wù)宏其度,集思廣益,才差不多。遵守歐陽修、蘇軾的志節(jié)而自許,博采韓愈、黃庭堅的詞華而驕傲,這是承平無事的時代,可以優(yōu)養(yǎng)大臣的名譽,但并非當今的急務(wù),更無以救治亂世。
稱贊你賢能的人說:“其廉可師”;明察你志向的人說;“以身殉國”。即使你自己也以此自許,日;“不愛錢”、“不惜逝世”,何等壯烈!雖然,以此二者讓人明察你的自待之志可矣;若以此慰天下賢豪的熱望,盡大臣報國之忠,則就距離甚遠!
貞女在眾人面前自夸說:“吾能不淫”,不淫就足以表揚淑女的賢德嗎?不計劃其大事而只以末節(jié)自張,這是何等的淺薄。〗裉煜碌渷y方興,士氣更加脆弱,欲驅(qū)天下智勇才辯之士,捐墳?zāi),棄親戚,出沒鋒鏑以與敵斗,非賞不勸。漢高祖四千戶封趙壯士,而陳晞授首。項羽印信不忍給別人,而韓信、陳平終于棄他而去。所以濫賞則有才志士恥與庸人為伍,而吝賞又無以維系英雄之心。以廉自獎,又將以廉繩人,那些功名之士,就會掉臂而去。所以說:廉介操守,以語自待之志則可。而大臣之道,就不僅如此,更非可以推卻義務(wù)!
劉蓉在信中,先以韓愈、黃庭堅的文學成績作比,再舉歐陽修、蘇軾的多彩華章為例,指出這些雖可彰名千古,但時代不同,形勢不同,有志者不僅如此,而應(yīng)有陸贄、范仲淹那樣的志量,才干成績千古傳誦的相業(yè)。文中針對婦人之德與君相之德的重大差別,規(guī)戒曾國藩不能拘泥于婦人之仁,而當行“仁”于天下。文末舉項羽功高而不賞,終失韓信等事例,勸曾國藩賞功以維系天下英雄之心。這封信對曾國藩產(chǎn)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為后來曾國藩成為中國歷史上兩個辦事之人和傳教之人之一(一個范仲淹,一個曾國藩),奠定了思想的基礎(chǔ)。
這封信不但從立身、做人、為官上有獨到的高深的見解和宏論,就書信本身的文采,也不一般,值得觀賞。特別是勸曾國藩不能僅“托文采庇身”,應(yīng)以“救世治亂”為己任。道出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仰,敢于擔負,不畏艱巨的良好操行。鼓勵和弘揚在其位,必謀其政,不能尸位素餐。為國為民辦實事,才是有用之學。這對于當今社會,同樣有值得借鑒之處和領(lǐng)導意義。
讀其文,觀其行。我查閱了有關(guān)劉蓉的材料,他是晚清一位理學名臣,德高望重,跟曾國藩都是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后隨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經(jīng)曾國藩的推薦和提拔,官至封疆大吏陜西巡撫(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長)。他出生清貧,但一生為官清廉。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