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丁啟陣教授的博文《我同意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時,我真的很震驚。
丁教授認(rèn)為把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的理由有三:一、朱自清父親翻越月臺的柵欄買橘子的行動是違法的。二、朱自清父親的行動“費勁、笨拙、不雅”,不夠“詩意”,朱自清的父親違背交通規(guī)矩去買橘子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審美理論;三、從《背影》中,看不到朱自清父親有什么操行上合乎大眾,價值觀的閃光點。由于上述三條理由,作者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把朱自清的《背影》從中學(xué)語文課本中刪去。最后文中還說道:“依我看,朱自清《背影》之所以‘不朽’,重要原因有三:一是葉圣陶等先輩語文教導(dǎo)家的推重,將它選入新式語文教材;二是《背影》有必定的作文技巧,語言流暢煽情;三是,符合中國人的病態(tài)審美理論。除此之外,乏善可陳。”
筆者不才,與教授相比,實在是慚愧至極,從事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十多年,不要說評教授了,就連評個高級職稱的資格也沒有。≡焓刂蝗翰欢轮袑W(xué)生,對《背影》一文的教學(xué)和聽別人講解,也不下于十五六次,本人天資愚鈍,大道理不懂,可對教授的說法卻頗有微詞。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可以這么說,這篇優(yōu)良的散文對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影響是至深的。如今,每當(dāng)我重讀或再向?qū)W生講解《背影》一文時,我依然會潸然淚下,原因何在?自然是源于兩個字:激動。
激動之一:舐犢的深情。
《背影》創(chuàng)作于1925年10月,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jīng)歷的事情,描寫了作者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要遠(yuǎn)行的兒子的經(jīng)過。文章通過樸素逼真的語言,表現(xiàn)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懷念之情。每當(dāng)我們讀罷《背影》一文,似乎就能夠看見那傍晚中一位年老而肥胖的,著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老人正向著夕陽蹣跚走去,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最后成為一個圓點……望著走向生命盡頭的“父親”,我們儼然能夠想象到他這一生中“促”的“背影”。這樣的“背影”是何等的巨大啊,這巨大之中又暗藏著多少的艱辛?這艱辛中又飽含著怎樣的情感?這些我們似乎都能夠在《背影》找到答案。
請大家仔仔細(xì)細(xì)地瀏覽下列句子吧!“那年冬天,祖母逝世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災(zāi)患叢生的日子……”,“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保啊谑菗鋼湟律系哪嗤,心里很輕松似的!薄x讀,這是一位多么平常而又巨大的父親啊!《背影》之所以能激動這么多人,要害這是它高度濃縮在寫出了這個具有典范意義的中國父親的一生及父愛,抒寫出了人人心中具有的美好親情和那一特定時代內(nèi)這種中國家庭廣泛存在的傷情感懷,正因為如此,文章才獲得了廣泛的認(rèn)可與高度的贊譽,激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群。一位在災(zāi)患叢生之中支撐著家庭的頂梁柱——父親的形象,在如此短小的文字中被作者刻畫得多么的栩栩如生!拋卻文章中所提及的家庭生活的艱辛不說,單就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這種親情而言,我們不被激動那就奇怪了。
此外,我們再來看看父親的語言吧!“沒關(guān)系,他們?nèi)ゲ缓谩保拔屹I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jìn)去吧,里邊沒人”……聽聽,這是一位多么慈愛的父親呵!“我身材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yuǎn)矣”看看,這是一位多么傷感而又讓人心痛的行將就木的父親。 相關(guān)閱讀